由“青花瓷”想到的…… ——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与思考
由“青花瓷”想到的……
——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与思考
罗敬萍
传统文化中的美术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视觉表达方式,美术所展现的传统文化更为丰富且直观,容易激起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,适合少年儿童了解和掌握。我国又是文化大国,有着悠久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,但现在的孩子似乎对西方文化更感兴趣,他们喜欢的节日是圣诞节、万圣节,喜欢的品牌是“阿迪达斯”、“耐克”,爱吃的食物是肯德基、麦当劳......对祖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,甚至不认同。这迫切需要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,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。
在美术教学中,教师要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,包括民族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历史中的建筑艺术、服饰、装饰等的传统文化,把这些知识和美术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。比如,提起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歌手“周杰伦”,最初的歌曲我并不以为意,感觉口齿不清、歌词无味,但“青花瓷”一曲颠覆了我的看法: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,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装......歌声动听,意境优美,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,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。真是美啊!而歌里面“素胚勾勒,色青花白”的自然灵动,完美地描述了青花瓷器之美,联想到我想借这首歌的流行给孩子们介绍一下祖国的传统文化——《青花瓷》。我从欣赏入题,让孩子们在优美歌声中感受青花瓷的美,了解它的历史、由来,及它在国际上的地位。从中感受美、享受美,再通过观察瓷器的图案,试着在纸盘上创作青花图案,亲身体验美。最终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,亲手绘制出了美丽的青花图案,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,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祖国传统文化之青花瓷。
咱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。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先圣智慧与汗水的结晶,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所在。在美术教学中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开放与挖掘、应用与传承,使之成为美术课程的一部分,能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魅力,洋溢起浓郁的人文之美,对美术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。现在的美术教材加大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展示,比如《剪纸中吉祥纹样》《木板年画》《民间服饰图案》....... ,这些有着显性内容的教材容易处理和把握。另外还可以从传统节日中挖掘,比如可以以一个节日为主题,开展单元式的美术教学,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以绘画、欣赏、工艺制作以及综合表现的形式来开展美术活动。而地方特色也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,我国是多民族国家,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。德阳绵竹年画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,与天津杨柳青年画、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、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,素有“绵竹三绝”之美誉,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,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。2002年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通过国画课可以初步尝试绵竹年画。
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点应该说是非常广泛的:首先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,也同样是美育的重要问题,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中,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美术,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。其次美术教学活动中,从学习态度、学习精神方面着手,可以达到个人生活素质教育的目标,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、品格修养、乐观心态等方面给予锻炼。再有美术教学活动中,除知识的传授外,学习方法和思想、技能的操作和实践均需要言传身教,从一举一动的点滴事抓起。通过教学,留心相关苗头、重点培育,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如卫生习惯,做画的行为表现等等,于细微处见精神,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。
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每位美术教师的职责,我们可以利用美术课堂这一阵地,不仅使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民间美术加深了认识,让学生更了解更热爱自己祖国 的优秀文化传统,还能主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,让美术课堂更有文化底蕴,充满人文魅力。
(本文曾入选全国发行优秀教育刊物《小作家选刊》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)
作者单位: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618000